QB/T 1978-2016 是中国轻工行业推荐性标准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4月15日发布,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,替代了原 QB/T 1978-2004 版本。该标准规定了染发剂的分类、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及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,适用于以染发为主要目的的化妆品类产品。
一、适用范围
①暂时性染发剂:通过物理吸附附着于头发表面,清洗后可去除;
②半永久性染发剂:渗透至头发表层,颜色可维持数天至两周;
③永久性染发剂:通过化学反应渗透至头发皮质层,颜色持久(最常见类型);
④其他类型:如渐进式染发剂、白发遮盖剂等。
二、核心要求
1、感官指标
①外观:膏体/液体应均匀,无分层、沉淀或异物;
②色泽:符合标示色号,无明显色差;
③气味:无异味或异常刺激性气味。
2、理化指标
①pH值:需控制在合理范围(如膏体类通常为6.0~11.0),避免刺激头皮;
②粘度(如膏体):符合产品类型要求,保证使用性能;
③固含量(液体/膏体):确保有效成分浓度,影响染发效果;
④氧化剂含量(含双氧水的染发剂):限制过氧化氢浓度(通常≤12%),防止过度氧化损伤头发。
3、卫生指标
①重金属限量:铅,砷,汞(Hg),镉(符合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要求);
②微生物指标:菌落总数≤1000CFU/g(儿童用产品≤500CFU/g),霉菌和酵母菌≤100CFU/g,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。
4、安全要求
①皮肤刺激性:需通过人体斑贴试验,确保无急性皮肤刺激或致敏性;
②染发效果一致性:实际着色力应与标示一致,避免过度或不足;
③稳定性:高温(45℃±2℃)、低温(-5℃±2℃)存放后无分层、变色或功能失效。
三、试验方法
①pH值:采用玻璃电极法;
②微生物:按《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》(GB 7918.1~5)检测;
③重金属: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;
④刺激性:人体斑贴试验(参照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)。
四、检验规则
①出厂检验:企业需对每批产品进行感官、pH值、微生物等常规项目检测;
②型式检验:每年至少一次或在原料/工艺变更、长期停产后复产时,需全项检测(包括卫生、安全指标);
③判定规则:任一项指标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,可加倍抽样复检,仍不合格则判定为批不合格。
普通会员